人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识字课学情分析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识字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鉴于《人之初》文中,识字量比较大,对于30%而言,没有什么难度,孩子们已经学习了简单适用的识字方法,但对于小古文而言,因为一个字表示是一个词语的意思,理解起来相当有难度,所以,还要借助老师的讲解,以及老师教授新的识字方法,更加深刻的来识字、记字,达到记住音、形、甚至是义的目的。同时,识字量的增加,也促进了读,读得更有节奏,更有韵味,更富有感情。
明理:
读中感悟,读中明理
在多种形式诵读的基础上,熟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识字等的基础上,多读,让学生理解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学习,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基于以上对于学情的分析,大致设计教学思路如下:
读中识字,读中明理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初读课文时先跟读录音,再自由读,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教师引领学生有节奏地读,有韵味地读,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读、指名读、范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巩固对生字的认识。跟着老师朗读模仿,利于学生更快的掌握朗读技巧,读出三字经的节奏和语感。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增加新的识字方法教学,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在识字教学中,能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这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本节课识字量大,课时紧,教师要想在一堂课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的确很难完成。根据低年级学生顽皮、活泼、好动的特点,又喜欢游戏。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猜字谜、字源识字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