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渔歌子》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词中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
1.回忆学过的诗词:《忆江南》
2.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请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3.点名读课题,在这里,渔歌子是词牌名,“子”应该读第三声
4.回忆词牌名的知识。(词牌名是词的格式,它规定了这首词每一行的字数,也规定了每首词的类型,它和诗不一样,句子有的长,有的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二、初读感知,读出词味
1.过渡:好的,同学们,翻到课本110页,按照自读要求来读首词。(出示自读要求)。
2.请同学把要求读一读。(第一遍,不读错字,口齿清楚;第二遍,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第三遍,试着读出词的韵味。)
3.读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有红色标记的词语。
(指导读好“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四个词语中的生字,相机引导学生通过看注释,联系偏旁部首,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的意思)
6.谁来完整地读一读这首词?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字音读准了没有。
7.古人吟诵诗词喜欢双击掌打节拍,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指名读,其他同学击掌,全班击掌读。(出示划分节奏的诗歌)
8.词的节奏大家都读出来了,古人读词还讲究韵味。怎么读呢?遇到第一、第二声的字,我们把声音拉长一些,遇到第三、第四声的字,我们把声音缩短一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平长仄短”,根据老师的提示,同学们开始读给同桌听听吧。9.指名再读,教师范读。
10.小结:古诗词特别讲究音律和节奏,有了音乐感,韵律美,词的节奏感有了!来,我们一起读像词人那样读。(师生合作读,齐读)
三、精读感悟,品词中画
1.什么叫“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你从诗中什么地方读出了景的美?你能展开想象把这景怎么个美说得具体些吗?(带上感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