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圈教育”转型升级――积极应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选择
(3)“新城圈”学校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
生源群体多元化,家长群体多元化,必然带来对教育需求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教师如何适应、学校如何面对?我已经学会了与广大“新城圈”家长的对话,已经成为了“新城圈教育”的专家,可是新一代的家长们有了与时俱进的教育要求,甚至有了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全新的教育理解和教育需要,我们稍不警觉就落伍了,就被否定了,就被挑剔了。这新一代的家长不再像他们的父母辈,缺知识少文化,对教育的理解比较纯朴和简单,对选择教育的要求也大多停留于愿望而不会真的要付诸行动,对学校的宣传愿意真心接纳。新一代的家长大多接受过中等以上教育,大多成长于这个他们已经彻底熟悉了的城市,这个城市的教育也是他们所熟悉的,虽然他们生活成长于新城圈,思想意识里留有明显的新城圈人的一些痕迹,但是他们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是有强烈的选择愿望的。他们对教育的参与、监督甚至干扰的热情都很高。更为让“新城圈”教育人倍感压力和紧张的是,新居民中还出现了一些精英,他们或是地方政府引进的高知,或是创业精英,或是著名企业的高管,他们对教育的需求可想而知。保障其子女享受优质教育条件,也许还是当地政府对他们做出过的承诺,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对上他们的“口味”?要为优秀者服务,服务者必须优秀。
(4)“新城圈教育”不断增添新面孔。
同时,几乎每一个新楼盘的开发商都要向当地政府提出一些条件,其中有一条就是需要引进、配套优质学校!这虽是其楼盘的“卖点”,实际上也是未来新住户们的一大要求。毫无疑问,那些原有的学校遭到了毫不客气的漠视。
原有的“新城圈”学校面临新的尴尬和挑战。市民的挑剔和选择标准是挑战,新的有着“名校血统”的竞争者是挑战。——新城圈学校注定要在逆境中生存,在挑战中发展。
(5)“新城圈学校”唯有不断改变,继续升级。
否则,我们就只能成为我们的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落伍者、牺牲者。我们的应对,就是更加努力地探索优质教育,使我们的教育不断提质,在教师队伍建设、校风建设、教学质量、教育特色等方面毫不懈怠,一路追求,并不断积淀。
这其中,最核心、最艰巨的“工程”,当属促教师的改变。如果说,建校之初,一些“新城圈学校”迅速让一大批新教师接受了、适应了新城圈教育的现实,是起奠基意义的初期工程的话;那么,后来的课堂改革促使老师们改变教学观念,重新建立教学的新的质量标高和质量观,则是一项战略性的自我审视和否定后的先破后立的勇敢壮举;而今天这些学校在“新”的环境里的再次思考,再次自我“刷新”,将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此时,一些学校的教师队伍已不再年轻,他们的使命性开创性激情正在下降,他们的许多教育理解,教学模式刚刚重新调整性的建立,又遭再次审视,又要不断否定和改变。学校的许多新举措,新要求,又要逼着老师们在探索中执行,在执行中探索。有人喜欢将一切教育的新努力新探索统统称之为“改革”,这些“改革”所改的就是我们的管理者和教师,而要“改”我们的老师真的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