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北京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说课视频,2023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研讨活动
说话人 1
各位老师好,我是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三小学的教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借助分类活动发展数据意识。该内容选自北京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分类。经过上一次专家的指导,本次说课我重点从课标解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及重点课时教学三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首先是课标解读,先来比较一下两版课标的要求。第一版课标中将一、二、三年级定为第一学段,重点强调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及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分类和分类标准的关系,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数据结果。在 R2 把课标中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能对物体、图形或数据进行分类,能发现事物的特征并制定分类的标准,能用语言简单描述分类的过程。在活动中学会分类,在亲身参与中感悟分类的价值,鼓励学生用语言、文字图图表、图画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分类结果。这里我补充了一点自己的思考,一版课标侧重在低段让学生经历数据统计的过程,包括数据的生收集和分析。 R2 版的课标则更加关注学生发展水平,要求学生能够感知事物的共性和差异,制定标准进行分类,能够用语言描述分类过程。场鼓励,但是并不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全部的,用全部的方式来记录、描述、分类的结果。
说话人 1
现版教材是依据旧版课标要求进行编排的,一下开始展示了数据的呈现和分析,因此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如下二度创造,以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顺应学生发展规律。第一点就是根据学生,根据调研结果,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来作为真实情境的创设。第二点是着重培养学生分类的意识和有条理的感受,分类的过程能够根据现实条件选择分类标准,并提出简单的决策和建议。第三点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包括并不限于文字、表格、图画来描述数据。两版课标对比来看是这样的,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两版课标都突出了用不同的标准来进行分类,并且感受分类结果与分类标准的关系,都强调用学生自己的方式去呈见分类的结果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阿尔法课标,它重点让学生感知根据不同标准来区分事物,形成不同的类。在具体事物分类的基础上来抽象出数据分类,强调真实性的创设和对分类过程的描述。
说话人 1
接下来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关于教材内容的呈现,北京版是利用天气记录和汽车两个情景来让学生接触分排涂画属的方式来整理数据。这里就凸显了与以上分类的差异,不仅关注分类标准,更关注数据的统计方式和呈现方式。下面来说一说纵向分析一下,所学的分类是一上第二单元的,是以一上第二单元的分类比较为基础展开的。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明白了分类能够让生活更有条理性,并且能够通过颜色、形状等基本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但是学生对后对分类后面的数据整理还缺乏经验,大多数同学只能通过语言绘图和摆一摆的方式来进行分类,符号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
说话人 1
在二下学生会学习数据的收集,这部分知识从逻辑上来看,其实是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的前置活动,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操作上比较挑战性,所以安排在更高的年级来进行。在三下教材又编排了难度更高的整理数据,内容逐渐抽象,也更加贴近学生的数学现实。从颗粒情境设置来比较北京版、北师版以及人教版三版教材的编排,会发现北京版呈现的是天气记录,北师版首先呈现两个房间,让学生感受整理和归纳的现实意义,随后利用分书的情景,让学生接触到简单的分类。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以上,人教版是通过分五彩的气球来引入分类活动的。比较三版教材,北师大版的教材更有进阶性,而且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与北京版和人教版中以上所遇的分类水平是相当,在一下北师版没有独立的分类的单元。在统计方法的学习上,北京版是用天气记录,人教版是用气球,都是引导学生边数边画,先分在数,借助表格的方式来整理数据,那北师版它没有突出的方法的呈现,而是侧重引导学生意识到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横向比较三版教材之后,我有如下的一些思考,北京北师大版的教材,它的设计更贴近真实的情境,虽然这部分内容在一上已经接触过,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利用真实情境更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更能体现知识的现实价值。人教版的气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话人 1
综上,在本次的教学设计中,我也融入了真实情境,是以超市理货员为主题,在分类的过程中也体现了多种分类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关于学情,前期我做了测试卷第一道题的设计,意图是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直接的观察,考察学生能否按照不同标准来进行分类。第2道题的设计意图是考察学生能否正确使用表格来记录和呈现数据。第三道题考察学生能否看懂象形图以及分析数据的水平。这道题我这个选择题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喜好,创建情境。最终我们选择了中间的这个超市理货园的情景。
说话人 1
综合第一道题的第2题以及第3题的第二、三小题,那答题情况可以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还不具备按照按要求制定分类标准的能力,多一半的同学还未达到看图表挖掘数据信息的水平。综合来看,可以预测大多数同学掌握了基本且直观的分类方法,理解不同标准下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但是如果相对抽象的分类,学生则不容易想到如何制定分类标准。大多数同学还没有达到分析图表、收集信息的水平。通过和随机挑选 5 个孩子交谈,我发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收纳和整理自己物品的经验,有一些和分类有关的生活常识,能够认识到分类的生活价值。一年级儿童年龄比较小,又喜欢玩儿,所以本节课应该结合学生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经验,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分类的能力。
说话人 1
通过对教材、学情、课标的分析,我制定了这四条单元教学目标,第一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四个步骤。第二点是在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能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理解不同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进而培养数据意识。第三点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呈现分类结果,并且能够提出一些有操作性的意见。第四点是能够知道分类能够让商家获益,也能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条理。分类的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这里想渗透一些数学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