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1)》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浙江省-温州市
苏教2011课标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核心目标)通过分物理解“不够1份”,体会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的除法。
2、在不同表征形式的对比以及沟通各个算式的联系中,理解余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1、通过圈一圈的方式,认识“1份”“刚好分完”
素材:
活动:读题,读懂“每人2支”,教师ppt中带学生指一指,明白一份一份的分,刚好分完。
【教学目的:让学生感知分的过程是1份1份分。】2、学生动手圈,初步感知“不够1份”,“有剩余”
素材1:
活动:
①生找不同的地方,1份数不一样。
②学生通过“想--圈--说”认识到分的结果有剩余。
③学生在黑板上反馈,沟通“分的图和题目的联系”,理解“不够1份”。
④Ppt动态演示回顾过程,直观感受到分的过程,为什么会剩下。
【教学目的:通过操作,明白每份数发生改变,分的结果就不一样。图和题目的沟通,清楚地讲明白,每次分的标准是按照每份是3分的,剩下1支的原因没有达到1份数的标准。】
3、算式表征的多种形式对比,多角度的理解这个“1”表示“不够1份”的意思
素材:
活动:
师:生活中分东西,有时候会正好分完,有时候分了还有剩余的情况,你会用哪些算式表示?在作业纸上写一写,看谁想的多!①板书直接呈现孩子的可能结果
10-3-3-3=1(支)3×3+1=10(支)10-3×3=1(支)
师:请学生依次上台结合图说清算式的含义,“1”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小结:看来这里的1都表示分东西后剩下的1。
②追问:那这个“1”在除法算式里,又是怎么表示的呢?
师:就像有些孩子写的一样10÷3=3......1。现在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
思?1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③学生结合图分析算式,并联系题目理解。④介绍余数的名字,有余数除法,读法
小结:看它能不能剩下来,是看它够不够一份3个。也就是余数要看它(指余数)。【教学目的:通过唤醒孩子已有的经验,减法、乘加、减乘这几个不同的算式,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但是写的形式不同,从而认识到,有余数的除法是新的表现形式。对比沟通图和除法算式以及题目,多种表征的联系,更好的理解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4、按不同标准分星星,加深理解“不够1份”和“还够1份”
素材:
活动:
①结合学生汇报ppt出示
追问:为什么4个了,还能做余数?②19÷3=6、、、、、、1
那么第2种情况,有可能余4个吗?
小结:看它余下的数量能不能做余数,要看什么?(1份是几)
【教学目的:同一个星星图,按照不同标准分,抓住“4”为什么在5个5个圈可以是余数,在3个3个圈,不能做余数的对比中,更深刻的理解,余数和每份数的关系】
5、对比练习(体会等分除和包含除算式中为什么算式的数字单位不一样。)
素材:
活动:四人小组,动手试试看,并完成1、2小题①师:相同的地方是什么?生:都余下1
②师:不一样的是?生:2和4反了一下
追问:诶,反了一下,那你说说这个2表示怎么分?这个4表示怎么分?师:(结合ppt)第一种是每人分2朵,分4份;第2种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余1
小结:不管是哪种分法,都余下1,其实是因为他已经知道不够分了,它就是余数。
【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同一个图之所以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分法,是因为已知的量“每份数”和“份数”不同,观看的角度不同,分法就不同,但是分来分区,余数是不变的】
6、看算式,编故事。请你编编看(可以准备一个小资助袋,给不能编题目的孩子)
素材:
互动:多名学生口述题目
小结:看来这个题目分来分去,无非是两种分法,平均分成4份,或者是每份是4个
师:你能把你编的题目用图来表示出来吗?小组内说说看,自己的算式。小结:诶,不同的含义,不管怎么样,余数就是1.
【教学目的:一道算式,可以画出两种不同的图,学生怎么看待除数,是看成“每份数”还是看成“份数”,这样的理解,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加深认识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