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南省-衡阳市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统计与概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本节课力求学生从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入手,即从“选哪种颜色做校服最合适”为载体,促使学生产生用统计解决问题的需要,并确定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进而确定对象(学生)、调查内容(最受欢迎颜色)、调查方式(投票)、呈现数据的方法(统计表),最后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它涵盖了统计的各个要素,也使得学生体验了完整的统计过程,感受到统计的价值。此外,在教学中,注重数据的分析,使得学生能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符合认知水平的分析,使得学生能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符合其认知水平的分析和解释中,做出一些判断和推理,从而锻炼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93—94页例2,第94—95页的想想做做的改编例题或习题。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进行计算,所以填写了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
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此外,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中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表中解决问题。此外,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数据收集整理》是苏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例题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选哪种颜色做校服最合适”,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和价值。并学会用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解决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对确定对象、调查内容、呈现数据的方法等,最后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目的是使学生体验完整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在课堂中渗透“抽样”的思想。总之,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为后续乾一步学习统计和概率的其他内容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一点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调查和收集数据的方法,体验统计是解决实际的需要,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感受统计活动的学习价值,培养乐于与同学合作的态度,激发对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卡片教学过程:
一、设冲突、产意识
情境:学校准备重新制订一套新的校服,“选哪种颜色做校服最合适?”
学情预设:红色、黄色、蓝色……意见各不相同。提问: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生:选择大多数人喜欢的颜色。
提问:我们全校的人数这么多,又该怎么调查?生:先从班级调查。
师:我们用什么方式才能你们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多?学情预设:举手、站起来、投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讨论“选哪种颜色做校服最合适”开始本节课,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和指令情的任务,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产生用统计解决问题的需要,让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初步感知“抽样”思想,并确定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既体现
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和价值。二、重经验,历过程1.全班活动,收集数据
(1)小组活动一:举手投票,收集数据交流汇报、组织分析
(2)小组活动二:小圆片投票、收集数据学生活动,整理分析2.观察交流,分析数据
(1)数据会说话,从表格中我们知道了什么?(2)如果请假的同学都来投票,结果会改变吗?3.引导回忆,揭示课题4.深入分析,解决问题
(1)我们班级最喜欢蓝色,那么定校服就选我们是喜欢的蓝色合适吗?
学情预设:不合适,我们班喜欢的不一定别的班也喜欢。(2)分析隔壁班投票结果(3)分析全校的投票结果(4)全班小结
设计意图:“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一定的活动,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感触比较深,这些数据是学生亲自收集和纪录的,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学生整理、分析数据就会感受亲切自然,也会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对课堂
学习会更加投入。这样数学,统计互助更有条理性和预见性。此外,能过讨论,让孩子深入分析数据,基于数据所以进行的思考就更加深入。三、巧应用、善练习
1.根据衡阳某个月统计表回答问题(1)这个月有多少天?
(2)天晴天数比下雨天多多少天?(3)这个月最可能是一年中的什么季节?2.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的定位的思考来自于——一、课标的陈述
课标陈述: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国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信息。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从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突出体现了统计的价值,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来呈现,在编排上,虽然没有呈现解决问题的步骤,但却是按其思路呈现的,首先,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自然地作出判断。“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接着解决方案——调查(统计),包括对象(本班)、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等)
呈现结果的方式(统计表)等,同时例1中通过学生的话“全班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渗透了抽样的思想,尽管这是非统计抽样,接下来在简单的数据分析中,以问题“如果这个班订做选择()色合适,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突出体现了由于非统计抽样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由此推断出“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的含义,当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不必那么深入,只要体会到即可。三、学生的学情
在一年级下册的时候已经安排了统计的内容,但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非正式的统计表整理与呈现数据,教学重点还是在于分类,因为它是后面学习统计的重要基础。本册教材的数据收集整理依托学生熟悉的情景,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数据为主,从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的,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但是,由于低年级孩子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的缺乏,大部分学生尚不懂如何系统的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如用举手数数的能力还比较弱,对每人只能投一票的理解不到位等很容易导致数据的不准确和不确定性,所以选择用小圆片进行投票。一个是因为它充满趣味性,学生很感兴趣,另一个是它很直观,符合低年级的年龄特点,可以清楚看到所有学生的投票结果,
另外容易激发学生整理的欲望。整个过程学生能很好的全程投入,亲身经历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