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下册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二。教学目标:
1、经历度量角的整个过程,发展学生找信息、提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2、认识量角器,知道它的作用,掌握角的计量单位和符号,感受1度角的大小,能读出角的度数,学会使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
3、感受数学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展示、交流、质疑、辩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及符号,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学难点:统一计量单位,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纸、1度角
学生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导入角。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工地看一看,看看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学生找到角。
师:你发现了角,指一指角在哪里?
2
师:刚才,同学们眼睛真亮,发现了这是角,这也是角,这也是角。师指一平角,问一平角:这是角吗?
引导学生认识这也是角,以后我们就能认识它了。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情境,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
2、复习角的知识,导入角的测量。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角,想一想,你们学过角的哪些知识?学生有可能回答: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分锐角、钝角、直角。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师:看来,大家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我们说,角的大小与它的张口有关,现在请大家以胳膊肘为顶点,以大臂和小臂为边,模拟一下这些角的开口情况好不好?
学生模拟角的张口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用胳膊肘做顶点,大臂和小臂做角的两条边模拟角的张口情况,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增强学数学的热情,也为后面探究角的准确大小奠定基础。】二、角的度量
1、用三角板测量角
师:通过模拟这些角的张口情况,我们体会了它们的大小,但是它们到底有多大?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大?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测量”。
3
师追问:用什么来量它们的大小呢?
学生有可能说出用量角器,也有可能回答用半圆尺,也有可能回答用三角板。
师:三角板上有大大小小的角,或许有用,那么用三角板上的角怎么来量呢?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拿三角板中的一个角对上去,比一比,看看角里面包含多少个我们选定的角。
师:比一比,看看它的张口有多大。我们就用这种方法,选一个角来试一试好不好?
选出角一,让学生拿出一号学习单,同桌两个一起用三角板进行测量角的大小。
请三组同桌上台展示量的结果。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1)用这个角量,我发现角1比这个角的几倍大得多,(2)我们用这个角量,发现角1比这个角的几倍大一些。(3)我们用这两个角量,发现角1比这两个角的和要小一些。(4)我们用这两个角量,发现角1比这两个角的和还多一些。等等。
师询问:刚才他们测量的是同一个角1,怎么结果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他们选的角都不一样,所以量出来的结果也不一样。师追问:我听明白了,他们选的标准不同,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标准不统一,怎么办?
4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选同一个角做标准。
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先给大家确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家都用这个标准来量对不对?选哪个角好呢?能量角1,还能量比角1大的,还能量比角1小的。
学生选三角板中的一个角。
师:如果我要量的角比选的标准角还要小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可以选再小一点的那个角。师追问:如果我量的角比这个角还小怎么办?生:可以选一个再小一点的角做标准。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一说到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立刻会想到三角板上的角测量,课堂就顺着学生的意愿上下去,教师指导学生用三角板进行测量,在测量中,学生会遇到测量标准不统一导致的测量结果不相同的问题,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统一测量标准、统一度量工具的欲望。】
3、认识1度的角,统一测量标准。
师:既然标准大了,我们可以选一个小一点的角做标准,那如果量的角比标准还要小怎么办?就得选更小的角做标准,还真是这样,国际上真就选了一个小小角做为量角的标准,它是1度的角。
教师把1度角贴黑板上,并板书1度。
学生打开信封拿到一度角的资料,认真地感受1度角,并谈感受。4、用1度的角量角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度的角这么小,怎么来量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