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下册
5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有可能回答:只要看看角里面包含多少个1度角就可以。教师要给予肯定,并指出,量角时要先确定1度角做标准,然后再看里里面包含多少个这样的1度角。
出示角。
师:想一想,量角,1度角做标准,怎样知道这个角有多大?引导学生说出,需要看这个角里面包含多个少1度角。
出示5度、10度的角,引导学生说出,因为里面包含了5个1度的角,所以是5度,角里面包含了10个1度的角,所以是10度。
师出示120度的角,引导学生质疑:太密了,数不清楚。师生一起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测量,引导学生发现,做标记也太麻烦了。
师:数学就是把问题变简单的一门学科,数学上有这样一种工具可以帮我们解决困难。
从而引出量角器这一工具。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学习,在确定1度的角做为量角的标准后,再看看里面包含多少个1度角,这个角就是多少度,强化这种方法,为后面认识量角器,学习量角器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5、认识量角器
师:量角器对大家来说是个新工具,要更好地利用它,就得先了解它。
出示学习提示,①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②到量角器上找到1度的角。
指导学生对照屏幕,仔细学习手中的量角器,在小组里介绍量角器,小组长做好分工,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讲台前介绍量角器。
展示时,学生有可能找不到量角器上的一度角,引导学生进行提问、辩驳、补充,师生共同寻找量角器上的1度角。
出示课件回顾,中心相当于1度角的顶点,所有的一度角都是顶点连过去的,课件演示原来的样子,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都是一度,分的份数太多了,这些边连在一起,看起来太费劲了,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把中间部分去掉,标上刻度,再去掉,就演变成了现在的量角器了。
学生有可能提问:为什么要设计两圈刻度?教师引导:等一会大家就感受到两圈刻度的方便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认识量角器,找量角器上的1度角,并演示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的1份就是1度角,在此基础上,说明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量角器,使学生体会到:量角器实质上是1度的集合,量角的过程就是要知道角包含多少个角的单位的过程,充分认识了量角器,并知道了量角器的产生,对学生后面学习使用量角器量角时,为什么需要点跟点对齐,线和线对齐打下了基础。同时,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寻找量角器上的1度角,并进行提问、辩驳、补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知识的内化。】
7
6、用量角器量角
师:刚才我们不仅认识了量角器,而且知道了量角器的产生,现在想不想自己测量一个角度试试?
(1)引导学生试着用量角器量二号学习单上的角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展示自己的测量过程,预设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中心要跟角的顶点对齐?为什么角的一条边要跟零刻度线对齐?另一条边对应的刻度有40度和140度,为什么要读40度?等等。
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辩驳、补充,学生有可能说,只有点对齐,才能找到角里面包含多少个1度角。只有一条边和零刻度线对齐,才不用再去减一减。从0刻度开始读,另一条边对应多少度就读多少度就行,这样更方便,而从180度开始读,还需要再去减一减,太麻烦。
可能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多,或提问题的次序与上面不同,只要学生能互相辩驳、补充就可以,最后,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观察,要知道角2的度数,只要看看它里面包含多少个1度角就行,从0度开始和从180度开始都可以得到角2里面包含40个1度角,哪个方法更简单?
引导学生对比择优:从0度开始更简单,因为从180度开始还要减一减,容易出错。
从而指导学生选择简单的方法来量角。
(2)课件出示量角微课,在学生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更系统、清晰地学习怎样量角。
8
(3)出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口诀:点重合,线重合,看零线,读度数,指导学生进行记忆。
(4)师出示不同开口的角,指导学生读出角的度数。指出两圈刻度的意义,学生回答:为方便测量开口不同的角。
【设计意图:为什么量角器上要有两圈刻度?为什么量角时要点对齐,线对齐,为什么不读从180度开始的刻度?等等,这些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鼓励学生尝试自学,展示,交流,提问,辩驳,是把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变成了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这样更容易启动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们自己的努力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量角,更容易把知识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从而加深对量角器的了解,从而能灵活使用量角器。】三、巩固练习:
1、测一测:测量角3的大小,学生交流,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