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2011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霓裳之舞》教学设计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培养提升学生内在修养和增加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进校园、进课堂、进人心一直都是教育界讨论的话题。
因此,在教学设计之初,我就一直思考如何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课堂里。汉服,作为一种体现汉族礼仪风俗、审美品格、思想哲学等文化内涵,并彰显华夏民族认同精神的服饰体系,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通过查阅《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等文献资料,我选取了曲裾这一汉服的经典形制作为这节课的重点,除了因为曲裾这种形制在历史上普及率很高,流传的时间久远;还因为其上下连缝的深衣制相对便于制作,与课时的设置相符。
初中生的动手能力迅速发展,在各种工艺课业中能做出较好的作业;同时也由于初中生的兴趣转向现实,对创意、设计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根据初中生的这一年龄特点,我将课程设计为手工课。然而,只是把美术学习当做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是不够的,因此我把汉服的历史文化、形制特点、用色讲究等知识经过提炼后串联起来,创造浓厚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这节课上完后,我认为存在的不足有:
1、小组合作学习不够深入。在作业制作阶段,我采取的是个人独立完成作业的形式,虽然在制作过程中穿插了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但还是显得不够开放。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
材的表现也不同,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缺少学生互评。在作品评价环节中,大多是以老师点评,学生自评的形式开展,缺少生生互评。学生在课堂上所想、所说、所议往往会成为课堂教学的焦点,如果能在课堂中实施学生互评,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智慧的挑战,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
教育与文化一直是相生相伴、协同发展的。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教育,教育也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来支撑。“少年强则国强”,毋庸置疑,青少年在传统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化可以立人,亦可立国,知文化而后知其力量,而后知为何传承、如何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