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人》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苏教2017课标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第12课
《动物•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提出“世界是物质的”主题是设计本册教材的核心思想。在认识了石头与泥土、水、空气之后,本单元的设计围绕地球环境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圈展开。神奇的大自然中存在着无数多姿多彩的动物和植物。一年级学生也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动物和植物的感性经验。本单元的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观察、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形成有关动物、植物的初步概念,认识到动物、植物也是组成自然界的基本物质。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引导学生对动物、植物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它们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观察,让小朋友发现人和动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第一个活动,通过比较人和动物的相同之处,知道人也是动物。人与动物的生活环境相同,会生长、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喝水、要一定空间等。第二个活动,比较人和黑猩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黑猩猩能模仿人的动作,具有智力,但它不是人;人是最高级的动物,具有最高级的智慧、强大的适应能力和改变环境的能力。人和黑猩猩的显著区别还在于,黑猩猩能够使用简单工具,而人能够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来创造。第三个活动,比较人和机器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尽管机器人可能外形像人,智能机器人在某些领域或某些行为上甚至超越了人类,但它不是人,也代替不了人。机器人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人能够创造价值,机器人只是转移价值。【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锐,与上学期相比,经过半年的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课堂常规;与二、三年级学生相比,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让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学科学
、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真谛。对于学生来说,本课的学习是在了解了动物的共同特征之后,再加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比较好理解。一年级的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正在起步的阶段,老师要指导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如: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如何记录、如何分析、如何表达和交流等。鼓励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观察,通过在观察、讨论中,归纳出人和动物的相同之处,以及人和机器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不断实践,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发现人和动物的相同之处是:需要食物和水,会长大和死亡,会生宝宝,能运动,要呼吸,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
2.通过讨论,发现人和灵长类动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能发现人类能够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进行创造。
3.通过交流,认识到人与智能机器人的不同之处。能说出有生命物体与非生物的不同之处。
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通过分析讨论,明确同一类事物的分类标准,能够结合动物的共同特征,得出人是动物这一结论。
2.利用填图游戏活动,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知道黑猩猩和人的不同之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共生,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