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教学设计,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音乐
《送别》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用歌声表达与好友离别时的情怀。2.能够用合唱的形式,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3.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曲家李叔同的相关知识。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用合唱的形式,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2.和谐的演唱歌曲的二声部。
三、教材分析
《送别》是20世纪初我国的一首学堂乐歌。歌曲旋律取自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作品,由著名艺术教育家李叔同填词,后被应用在电影《城南旧事》中作为贯穿全片的主题音乐。这首歌曲流传范围极广,深受人们的喜爱。
歌曲为再现三部曲式,旋律清新自然而又略带哀愁。三个部分间的材料既紧密相关、又略有对比。第一乐段为上下两句:
第二乐段采用了合唱的方式,通过音乐材料与演唱方式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形成全曲的高潮。
第三乐段再现第一乐段,使音乐又回归到最初的情绪之中。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观察乐谱,判断歌名
过渡语:同学们,老师发送给大家一段乐谱,请你先打着拍子唱一唱,再判断这是下面那首歌曲的乐谱,选好之后迅速提交!我们比比那位同学选得又快又准确!
A晚风B小白船C哦,十分钟D送别
评价: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选择,)有个[现场教学中的实际数据]同学选择是《送别》这首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是不是这首歌曲的旋律。
[Pad功能]:采用锐学堂平台中的客观试卷进行投票选择,教师利用pad提供数据进行反馈。
2.听音乐,揭示课题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进行听辨,从而确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在前期的调研中,学生对《送别》这首音乐作品较为熟悉,甚至可以进行演唱。因此,教学中对乐谱的识读提出更高的要求。(二)学唱歌曲
1.感受歌曲旋律,画出旋律线(1)自主学习,用线条感受旋律起伏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对歌曲的旋律还是非常熟悉的,我们观察这两句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发现:两行旋律有重复的特点,但又不完全相同。
活动要求:你能不能自己来听着音乐,感受音乐旋律的走向,划出旋律线,再次感受两句旋律的不同。
[Pad功能]:采用锐学堂平台中主观活动,进行学生对歌曲旋律的自主学习。设计意图:充分感受旋律的起伏,准确掌握歌曲的音准及节奏。(2)唱旋律
学生随着音乐感受旋律的起伏,演唱旋律,从而准确地演唱歌谱。2.学唱歌曲二声部旋律(1)构唱低声部歌谱
过渡语:歌曲的后面一部分的旋律采用了合唱的形式,我们一起听一听。
教师采用pad中的音乐软件“多轨编辑”播放音频,从听觉,视觉上感受歌曲中的二声部合唱。(2)合唱两个声部的旋律
①教师播放之前制作好的多轨音频,学生可以清晰地听到两个声部的旋律
②随音频进行演唱
学生任意选择一个声部进行聆听,模仿演唱。
③练习演唱合唱部分
用衬词“wu”和“a”代替歌词,进行合唱练习。容易出现的问题:二声部的演唱有一定难度
解决方式:第一次合唱教师只播放二声部的音频,巩固音准之后再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
3.了解歌词内容,充分表现歌曲的音乐情感
过渡语:这样好听的旋律,我们配上歌词演唱,更能表现出歌曲安静、悠远的意境。我们通过一段动画来感受歌曲的意境。
教师播放《送别》视频动画,学生聆听感受。
(1)自主练习演唱,互助解决歌唱中容易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