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刚才我读的是一头老象,而你们读出的是——
生:一头仿佛年轻的战象。
师:焕发了青春英姿的战象。我读的是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张开眼睛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我读的是曾经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战象。
师:奋勇杀敌的战象。我读的是精神萎靡、即将辞世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1:我读的是英勇豪迈的战象。
师:真好,你说——
生2:我读的是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的战象。
师:奔赴战场的战象。同学们,就把你们心目中这头英武豪迈、奔赴战场的战象读出来吧。(音乐起)你们推荐一位同学。
生:学生配乐朗读全段。
师:同学们26个春秋过去了,九千多个日日夜夜,嘎羧再一次回到战场,依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也心潮激荡。我们再来看,这段话和刚才那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谁来说一说?
生:写法上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抓住了动作和神态,不同之处是后面这一段还抓住了一点侧面描写。
师:什么侧面描写阿?
生:比如说,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这一点又写出了嘎羧叫得呕——呕——这一段是多么激越悲壮,震耳欲聋。
师:好,除了动作、神态,回到战场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样的描写?你说。
生:这一段还有关于嘎羧的声音描写。
师:是的,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神态、声音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内心的情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情感的变化,正是这变化,使得我们的情感起伏跌宕,使得我们的心灵受到冲击和震撼。同学们, “光荣归去”这部分内容有没有让你感动的语句呢?谁来给大家读你所画的句子。
生:我找的是这句“土坑约有3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这句写嘎羧凝望着天空,它仿佛期盼着和平。
师:你读出了这段话背后的情感,课文向我们有这样的介绍说大象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每头象都能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回到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而嘎羧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嘎羧和其他公象奋勇杀敌,是村民们把嘎羧从鬼门关里拉了出来,嘎羧十分怀念和它浴血搏杀的战友,它要跟它们躺在一起,永远不忘这段历史,记住这些英勇杀敌的战象。
师:好,和战友们在一起是它最大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嘎羧最后的生命历程吧。一日做士兵,终身为战士,嘎羧26年后,忘不了它的象鞍。你来给大家读读。(音乐起)
生:配乐读“没想到没,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26年了,它也忘不了曾经和浴血搏杀的战场,谁给大家读读。
生:配乐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同学们,最后嘎羧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嘎羧逝去了,它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静静地想,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1:它留给我们的是它的善良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