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审人教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事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引导学生认识《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②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及戚继光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整合课本、组内互动、补充质疑进行探究实践。
②让学生学会从课本中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学会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欣赏,让学生讲述一次让我难忘的航海经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史实对比,让学生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我国对外关系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从而全面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难点:如何全面的辩证的评价郑和下西洋。三.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展示:播放视频
提问:观看视频思考,视频中对外交往的方式是什么?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
学生讨论回答完后,教师总结,从而导入新课:视频反映的是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平的友好交往,另一种是矛盾冲突,甚至发生了战争。本节课我们将从这两个角度来学习明朝时的对外关系【探究新课】
学生自主学习:(独学:6分钟)
1.读教材,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2.倭寇指哪些人?倭寇的出现对东南沿海产生了什么危害?3.抗倭斗争结果怎么样、原因是什么?抗倭斗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话体现了戚继光的什么高尚品德?
5.葡萄牙是如何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