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下册《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教学反思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课后反思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是青岛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一课。前三课研究的是动物、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本课要研究的是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生物之间的关系中,食物关系是很重要的一种关系。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理解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反思我的课堂:
关注已有经验
在教学本节课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有92.3%的学生知道哪种动物喜欢吃什么,有7.7%的学生有部分问题存在模糊答案。特别是在举例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之间的关系时,出现了争议。学生对待本节课的有关内容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且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但不全面,如果引导得当,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促成本节课所学科学概念的形成,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
促进深度学习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问题主要是密切联系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来分析、解决的。问题的提出与设计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学生在分析、解决时才自然流畅,才能找出解决的方法,形成新的知识。课初我通过“生物”一词导入,吸引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食物链这是一个难点,于是一开始,我通过观看动画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故事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刚开始设计时,这个故事的引出是通过教师的讲述,但是试教后,我发现让学生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动画来得更形象,而且时间的处理也比较合理,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提起了。接着引导学生寻找成语中的食物关系,请学生用“一”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补充完整的食物关系,为食物链的引出打好了基础。有了黑板上形象的板书,学生很容易就总结什么是食物链。为了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食物链这个知识,我又通过“找一找排一排“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生物之间的事物关系。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现了自然界中的各种食物链,进而思考。学生对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食物链的特点,这一部分学生总结得非常好,可见学生对食物链有了充分的理解。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铺垫,学生认识食物网也显得水到渠成。在巩固对食物网的认识中我才用了学习卡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画一画写一写”体现了小组合作,而且两人为一组,学生在合作的同时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三、知识网串起科学概念
学生的知识经验多数源于生活实践,许多经验是孤立的、零散的、片面的,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网。本节课,我这设计了多个问题,适时引导:“你能不能把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完整的表现出来?”“连起来以后像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发现这么多的食物链交叉在一起,像什么?”等等问题层层递进,自然而然的引出了食物链与食物网,理解他们的内在联系。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一一种探究的“诱惑”,激发学生敢于“涉足”探究。学生在和老师不留痕迹地交流各种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中理解总结出了食物链的定义,在对比讨论中发现食物链的特点: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一般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随后我又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借助图片在课桌上摆一摆来寻找其中的食物链。所有的食物链找出来后,一条密织的网状图也就清晰地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时我稍一提示学生便总结出了食物网的定义。紧接着我设计了“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老师给几个同学每人一个信封,抽出信封里的卡片,互相看看,不要告诉下面的同学,然后,按照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自己排好队,伸直胳膊代表箭头,手指指示的方向就是箭头的方向,下面的同学猜猜他们分别代表哪种动物?此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理解保持生态平衡重要意义。这个活动的设计,力求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在总结自己生活知识、生活经验的过程中,水到渠成的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本节课力求做到“学科学、用科学”,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的同时又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懂得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