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审沪科课标版高中化学拓展型课程《1.1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1.1原子结构
一、原子结构模型演变:
实心球模型 葡萄干布丁模型 核式模型
原子的构成:
1、
2、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
3、原子的表示方法:ZAX
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同一种原子。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的互称。
十、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原子的构成。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帮助学生领略和体验微观世界。
本节课的设计亮点如下:1、引课新颖独特:播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纪录短片。学生通过视频画面直观的感受到原子弹爆炸的威力之大,在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会有疑惑小小的原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从而对原子的内部结构充满好奇。2、回顾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让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通过三次小组交流讨论,分析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4、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多次使用思维导图功能来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使知识系统化。同时在思维导图中插入的大量图片、文字、视频为课堂提供了多样的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在学生练习方面,使用白板5软件中的课堂活动功能,加工试题,将多道传统型的练习变成了竞争游戏,使课堂充满了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对于概念的讲解,还是老师讲的多,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总结。2、学生对核素的理解还存在问题,应该在后续的练习中多多强化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