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审鲁教五四学制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夜莺》教学反思
《电声和鸣》课后反思
1、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面和参与度。
本节课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呈现了师生学习的交互性和课堂的高效性。在云平台(A I SCHOOL)操作系统下,利用课前推送“学习资源包”,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探究环节。利用“随机搜索浏览软件”,培养了学生快速、自主查询学习资料的意识。利用“课堂投影”,随时关注并展示了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利用“备课平台”,向学生推送试卷来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还设置了问题抢答、投票等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这些信息化技术手段,全方位改变了以往教学一问一答的传授方式,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参与面和参与度。
2、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最大化实现音乐学科课程目标。
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案例实属不多,本课内容与技术的整合程度让我们感受了信息化手段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也体现了学科教师具备现代化教学意识和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重要性。本课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充分挖掘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实现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提升学生音乐鉴赏个性化,发展学生音乐创造力、音乐表现力、音乐合作能力的课程精神教师不仅借助这款软件让学生们进行了大胆的演奏尝试,还最大限度的为他们提供了音乐实践、音乐创造以及合作探究的空间和平台。
3、信息化手段与音乐教学的融合有值得商讨的地方
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现在也正处于开发与实践阶段,到底在音乐课中哪些课型适合用,哪些课型不适合用也值得商榷。
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增强了学生枯燥学习中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对学生而言是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但是作为老师要客观地看待此类现象,不能盲目地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不管有无必要,统统借助信息化手段,让课件占据了教学环节的大部分,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主观活动,用设计好的课件取代学生的思维模式,用事先准备的流程取代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认为这也是不科学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才应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和课件内容的呈现应始终围绕学生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控。该用的一定要用,不该用的一定不用,这是必须做到的,让现代化技术协助音乐课的进行,而不是喧宾夺主。因为教师充满感情的范唱以及表演,有时更能打动学生,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