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逛海西,排游记》教学反思
《逛海西,排游记》教材以“游记”为载体,通过编排游记的主题活动,介绍设置艺术字标题、插入游记图片和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因此,我在备课时,结合福建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Word编排游记的强大功能,同时活动也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文化特色;通过任务的驱动,让学生应用所学新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自主的创新,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在实习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这节课中比较满意的是孩子们的学习效率真的提高了,这都归功于小组合作激励式学习。我想,如果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能切实有效地做到几点,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精彩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布鲁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作为学生学习中最原始、最神奇的推动力,它能够带领孩子去主动地认识信息世界,探索未知事物。在教学伊始,采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导入环节,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领孩子们向学习目标前进,最后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展示福建各个地方的风光,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通过分享我出去旅游时拍下的照片,写成的游记,让孩子对教师有一种崇拜之情。然后再通过对比两篇游记,一篇只有文字,另一篇图文并茂,让孩子讨论交流,看那篇游记更加形象生动。孩子们的答案很清晰,也喜欢上了图文并茂的游戏排版。
精彩的导入方式,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事半功倍。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一味讲,学生一味学。这种教学方式好像就是我大学老师特别喜欢干的事,特别容易催眠我们这些学生。我想也许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是不是会更好呢?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就引进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事实上经常用在技能科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具体的工作,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探索验证,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大胆求知、勇于探索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工作能力。
我授课的班级是四年三班,这个班从三年级开始,就由我来上信息技术课,对于孩子们的知识水平以及各方面表现我都比较了解。因此我在这个班也有根据座位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在平时上课中也常常用积分奖励的方法来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可以说三四年级的学生很喜欢得到教师的肯定。而这一次上课,我又重点地强调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