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抓住课文中的第一条线,在父亲挖掘过程中的表现和其他父母进行对比,让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体会父亲的伟大、了不起。】
2.所以,(出示课件)当好心人劝他时,他恳求地问(谁愿意来帮助我?)
当救火队长挡住他时,他急切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当警察来劝阻他时,他是崩溃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3.一句承诺,三句重复简单的问话,使人们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预设感动画面三
课件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父亲埋头接着挖,他挖了多久啊?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罗列时间的进程?
是啊,这是漫长的36小时,艰难的36小时。那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这句话呢?好,请你来读。
2.同学们,这可是地震中的36小时啊!也许会发生地震后的余震或爆炸,也许连父亲自己也会葬身在这片废墟之中。可是这位父亲浑然不顾,依然坚持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在这36小时里,父亲不可能只做“挖”这一个动作吧?那他还做了什么呢?(搬、推、挪)父亲做了这么多动作,而作者为什么却只用了一个“挖”字呢?请你说,再请你。因为“挖”最能体现父亲徒手挖掘的艰辛,同时也感受到此次地震的灾难性极大,儿子被废墟掩埋的相当深。
3.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直都在挖。此刻父亲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请你写在这段的空白处。好,请你来解读父亲此刻的心理。
4.是啊,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预设感动画面四
课件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哪里有血迹?(手上、膝盖上、脚上……到处都是血迹)
2.这样的外貌和神态描写能使我们体会到什么?(对啊,父亲挖掘的艰辛和伤痛;同时饱受着长时间的精神折磨)3.这是一位坚忍不拔的父亲,这是一位恪守诺言的父亲!(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预设感动画面五
1.当父亲挖到第38小时,奇迹突然出现。谁愿意找伙伴来分角色朗读第13--22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