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
【设计意图: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将课文读出节奏,对课文的理解也在读中轻松完成,“以读代讲”“以读促思”既避免了繁琐的串讲,击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交流合作意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的训练到这儿,可能有老师认为就可以了,但我觉得还不够,对于《两小儿辩日》这种经典而又有韵味的文章,还应该引导学生读出韵味。可怎样才能更好的搭建教学支架,使学生读出韵味呢?我想到了“入情入境”这个词。于是,我创设情境,亲切地询问学生:一个小儿说早上近中午远,一个小儿说早上远中午近。两小儿各说各的观点,各说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谁也不肯善罢甘休。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说,就叫什么?学生回答:辩斗。于是,我出示学习要求:1.请同学们找出两小儿“辩斗”的句子,大声朗读。2.同桌之间分好角色,模拟两小儿辩斗。学生兴味盎然,纷纷投入到情境之中。接着,我请一组同桌上台模拟辩斗,可是效果并不理想,我没有急于一时,与学生一起找到解决方案:放下书本,继续练习。这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对模拟辩斗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脱稿。孩子们一点儿也没有畏难情绪,手舞足蹈,入情入境。接着,我们采取师生辩斗,全班分组辩斗等,学生完全融入到辩斗的情境中,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辩斗,如何进行辩斗,当然,由于有了情境,学生读起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争得面红耳赤,读出了韵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对学生前面学习内容的升华,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降低了学生背诵课文的难度,活跃了课堂气氛,而情境的创设有心而无痕,不仅使学生读出了韵味,达成了教学目标,又使学生明白了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步骤三:“知”分享
学生读着读着,辩来辩去,一直没有结果,这时,我相机抛出问题:面对两小儿的辩斗,孔子能说出谁是谁非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学生迅速找到:孔子不能决也。接着我再次创设情境:同学们,如果两小儿请教的不是孔子,而是你呢?你会怎么说?这时,老师扮演一小儿,学生扮演解惑者。由于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过相关资料,学生参与非常积极,在笑声中,学生明白了太阳早晨看起来大,中午看起来小是因为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视觉误差;早晨天气凉爽,中午天气热是因为地面吸收热量多少不同而造成的。这时,我引导学生从孔子的回答,评价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脱口而出:孔子实事求是,值得我们学习;学无止境,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有不懂的地方,我们一定得加强学习了!学到这里,孩子对课文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而教学的情感目标也轻松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