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用策略的高中语文教学
四、试论高中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
母语状态下,6岁时基本形成信息反应模式,学前教育已完成。
小学阶段,符号识别和积累,即识字和词汇的量的增加。人文知识全面习得的开始。汉语言口头表达的提高和书面表达的尝试。
初中,词汇的进一步积累。汉语言口头表达水平的巩固和书面表达的提高,这些是一般性语文常识。人文知识网络的扩展,这不属于或不完全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
高中,学生在校母语教育之最高阶段。汉语的阅读和表达的基本训练不应该成为高中语文教育的惟一,同样也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内容。语言文化决定语言特性,语言文化是语言的最高形态,没有语言文化的表达就会失去语言的特性;同样,阅读不关照语言文化层面的内容,阅读就不可能深化、透彻。
汉语语言文化应该进入汉语文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并且应该成为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之一。
五、汉语语用策略应该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汉语语言文化必须进入汉语文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并且应该成为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之一,但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就是汉语语言文化。
语言表达和语言感受都会受到语言文化的制约。这种文化制约的具体表现方式就是,言语主体在对语境的体悟和把握时,在人文色彩符号与原始语言符号的转换时,是以汉语言文化作为符号选择或符号识别的标准的。而符号选择和符号识别,其本质就是对语用策略的运用和破译。
语用策略反映了语言运用的本质规律,是语言文化最重要的体现。这样,按照我们所寻找的高中语文教学逻辑起点,最有资格成为具体教学内容的,就是语用策略。也就是说,最能体现汉语言文化的汉语语用策略,应该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六、基于语用策略的高中语文教学
基于语用策略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是:
1、通过对具有汉语言文化特色的典范教材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学会区分原始语言符号和人文色彩符号,学会用具有人文色彩的符号表达初始语言符号表达的意义,学会识别人文色彩符号,并建立直觉层面上的信息内化和外显的基本转化模式。
2、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必须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的开放的有选择空间的多层次符号系统——人文知识网络;使学生理解,人文知识网络的构建,又不仅仅是语文学习能够承担的任务。尽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搭建一个个性化的人文知识网络,并使学生懂得这是一个无限开放的网络,必须终生经营。
3、训练学生初步具备普通语言符号和具有文化功能的语言符号之间转化的能力。交际的本质可以概括为“表达——理解”模式,也可以概括为“示意——推理”模式。信息的表达,要进行符号的转换。表达的信息,需要接收者进行合理推理,正确判断,理解对象包含的所有语面和语面之外的含义。语文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体验这种示意和推理的过程,学会运用策略进行表达和识别表达策略进行准确的理解,并且养成习惯,积累经验并不断矫正,寻找深藏其中的规律,掌握操作模式,形成实践的心理倾向性。
七、作为教学内容的汉语语用策略
作为教学内容的汉语语用策略,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营养。因为,汉语语用策略形成的基本渊源,是源远流长汉语言文化。
1、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著作,多有以暗示的方式表达思想的特点,这种特点和儒家的思想一样,深刻影响了中国文论的语言风格;
2、先秦诸子百家的文章,有以事理寓言表意的特点,对后世文风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3、《诗经》曾经作为诸侯国外交使臣的外交用语的取材文本,以诗句传达外交信息的方式是汉语语用策略的典范,也是源头之一;
4、自先秦起,中国古人就讲究彬彬有礼的君子风度和名士仪态,语言活动中充满了谦恭、讳饰、内敛,是中国人话语活动的基本特征;
5、中国是诗的国度,浩瀚的诗文以形象思维为特征,这种思维方式,奠定成了中国人普遍的思维模式基础;
6、文学艺术传统中虚实相生的审美传统,对空灵、含蓄、简约、朦胧等审美格调的追求,对一以当十的赞赏,对韵味的情有独钟,和汉语言的审美意趣是一致的;
7、中国的宗教,道教强调的内省和禅宗崇尚的以心参悟,也促使中国文人和中国文化典籍的话语方式呈现了语面信息和实际所指多有不统一的言语取向;
8、中国是个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文化背景的深厚和语料的丰富如典故、成语、谚语和俗语等,为语用策略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八、汉语语文教育体系的重建
如果“基于语用策略的高中语文教育”的命题能够成立,这就意味着汉语语用策略的教学应该置于整个汉语语文教育体系的最顶端;那么汉语语文教育各阶段教学的逻辑起点应该重置,并且有一个明确的顺序排列,汉语语文教育各阶段的教学内容也就必须重新作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