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审人教版历史与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南方地区——富庶的四川盆地》课后反思
《富庶的四川盆地》教学反思
本课以四川盆地富庶的表现和原因为内容体系,让学生理解该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通过这堂课的反馈,我认为自己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依标施教
1.。依据本课课程标准1-2-6“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据此,我设计了“遇见四川”、“走进盆地”、“品味富庶”和“爱上天府”四个环节,通过描述、分析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理解其富庶的原因,以及环境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从已知到认知再到深知。
立足核心素养
2.。人地观念是地理课程最核心的价值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而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学以致用,是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体现。本课中,通过视频欣赏、资料查找、读图析图、资料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形成对四川盆地这一区域的认知,其中,经历了由初步认知再到深入认知。同时,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伴随着对区域的整体认识,让学生逐步形成了人地和谐的观念,埋藏了进一步探究区域的地理实践力。
突出“富庶”主题,回归四川生活
3.。本课以“富庶”为中心,课堂的各个环节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探讨。特别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四川火锅、大熊猫等生活体验为切入口,贴近学生的认知理解,帮助学生建构认知、完善思维。
发挥主体地位,
4.。本课落实了新课程理论中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采用了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教学活动,有震撼的视觉体验、紧张的思维比拼、诱人的图片启智等。活动环节,学生激情饱满、参与度很高;分析环节,学生有理有据、有话可说,整个课堂“松而不散”、言而有物。
但是,一堂课总有一些不完美,也是我需要反思的地方。虽然已有近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七年级学生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只会用图而不会找图、地图观察不到位、资料查找不全面、审题不清晰等。在课堂呈现上,学生的覆盖面不够大,教师的调动还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