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审人教版历史与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课后反思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课后反思
成功之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这一节课,经历备课、磨课、上课等环节,感悟良多,收获颇丰,在设计和上课的过程中有以下成功之处:
主线明晰,聚焦素养立意。
本节课主要通过“小人物,大时代”、“大时代,小人物”、“大人物、大时代”三个环节展开。第一环节主要通过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和汉阳帝陵)中“小人物”即陶俑,反映现实中的人们的遭遇,艺术源于生活,通过探寻兵马俑“不开心”的原因来分析秦朝统治的具体表现;第二环节主要围绕尸横遍野、囹圄成市的时代环境下的“小人物”,如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挑战时代、挣脱羁绊而做的不懈努力;第三环节主要围绕汉朝建立后的三位杰出君主“修养生息”的前因后果,让学生思辨君主与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感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
创设情境,指向深度学习。
本节课试图改变原有的机械的、浅层的、被动的学习,努力创设情境实现深度的有意义的学习。如:博物馆的在线欣赏、交流、互动;在分析兵马俑“不开心”的原因时,提供四个相对比较真实的史料情境,在史料的研读、交流中加深对暴政表现的深度理解,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教材文本中冰冷的文字;在落实陈胜吴广起义这一重点内容的时候,试图还原历史,学生自制课本剧,在真实的情境中引发思考,活动感悟;秦汉之交出现了诸多成语故事,通过本班学生优秀绘画作品的展示和交流,实现了文与史的深度融合,学生惟妙惟肖的描述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从抽象到具象,加深学生的历史理解。
学法指导,培养关键能力。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就是要提升关键的能力与必备的品格。在本节课中比较注重能力的培养。如:(1)在上课伊始,我提问:同学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历史知识,获得历史感悟的?(2)为建立学生的时序意识,讲解年代尺制作的一般流程和方法;(3)在情景剧的表演和彩排过程中,试图提高历史的代入感,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角色扮演的能力、分工合作的能力。
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敏捷,思维迅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的覆盖面较广,在生生、师生的深度对话中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