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部编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1、对多媒体的使用很满意。实物投影和幻灯片的在本课自由转化,有力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幻灯片实时勾划的用法,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测量纸带和尺子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尤其是孩子们在看到老师根据自己的回答在幻灯片上面,勾勾画画,发出了惊奇的声音,相信这部分内容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2、重视一年级习惯的培养。测量,记录,汇报这一系列的实验步骤,我是采取先扶后放的策略,在测量橡皮的时候,带领着学生测量、记录、汇报,之后在测量铅笔的长度时,让学生小组活动,自己完成测量、记录、汇报等一系列实验步骤,这对一年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这样的培养我会贯穿在我的每一节科学课上。
另外本课不足之处有:
1、在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相同点时,发现学生对每个标记线的间距是缺乏概念的,在这里纠缠了比较多的时间,从这一点也发现了前面几节课的教学是有漏洞的,因为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
2、本来设计了课上让学生自己分别用测量纸带、尺子、软尺来测量一只笔的长度的环节,但是由于前面标记线间距问题耽误了时间,所以这部分内容放到了课下进行,但是从学生课上的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是有能力在课下完成这个任务的。
3、对孩子的回答关注度不够。本课我用故事导入的最后一句话是:“皇帝很苦恼,勺子、香肠到底应该用什么作为标准来测量呢?”这时有几个学生积极的举起手来,说明他们很认真的听了,可是回答的却是“香肠”,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预期到的,也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所以我没有理睬这个孩子,接着往后讲1889年国际计量大会的事了。结果在最后测量
结束,观察数据时,我问到:“同学们看我们测量的是同一块橡皮,为什么结果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啊!”我想让学生回答的是“在统一个测量标准下的尺子测量结果就是一样的”,但是通过回答发现,孩子完全没有这个概念。我突然意识到我前面的铺垫没有发生作用,再反思,发现学生回答我“香肠”时就已经告诉我,他们没有达到我讲故事想要达到的效果,再反思,如果当时学生回答“香肠”时,我给出一些时间去和学生体会“香肠”也不行,以及为什么不行,也许能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统一标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