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专题复习之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专题复习之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酸的化学性质在新课教学中遵从的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过程,学生初步掌握了常见的几种酸的性质。从近几年重庆中考试题的能力要求来看,需要学生具备从类别的角度对同类物质的性质进行迁移的能力,运用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因此在教学中掌握同类物质的通性对学生运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学科意义。
本节课借向食用油与加入色素的水中加入泡腾片后这一美丽奇妙的化学反应现象引出酸的化学性质之一酸能与碳酸氢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接着利用盐酸和酚酞的混合溶液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的中和反应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溶质,使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会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进一步巩固整合常见稀酸的化学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技能。并通过酸的复习,形成复习思路和模式,为接下来复习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奠定基础。二、学情分析
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了解酸的有关知识,但未能系统的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知识体系散乱,由于对酸的通性记忆不够牢固导致不会运用性质规律对知识进行迁移。另外,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宏观物质的基础上,未能深入物质的微观本质去研究化学物质。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酸的通性
2.能从微粒观理解酸的通性和特性
3.形成对物质性质复习思维模式,并应用到碱、盐的复习中。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会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进一步提高实验和科学探究
技能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微粒观角度去认识化学物质
2.通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整合常见稀酸的化学性质,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会表述探究过程
和结果,进一步提高实验和科学探究技能
难点:酸的通性应用,养成对化学的应用意识和联系生活实际学化学的科学方法。
五、学法预设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六、教学准备:
实验药品:盐酸、酚酞、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镁条、锌粒、氧化铜、石蕊溶液、pH试纸
仪器:烧杯、药匙、镊子、试管、试管架七、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