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荆轲刺秦王之易水诀别》教学反思
首先感谢名师工作室给我这样的跟各位老师在一起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今天就我上个学期上的一堂公开课《荆轲刺秦王之易水诀别》跟大家做个汇报。
一、课前反思:
为什么说“课前”的反思呢?其实《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我已经讲过2届了,上个学期正巧遇上学校要求每个老师都要上公开课,那在上个学期的教材中,好多篇目都被优秀的老师们讲的太熟悉了,而《荆轲刺秦王》由于篇幅较长少有人讲过,于是我选择了其中一个自然段“易水诀别”,这一段刚好适合一节课来讲。选定内容之后,我开始思考怎么去把它讲好?于是开始反思我以前将这个部分时的情况,在反思中我惭愧地发现,以前我从来没有单独把这段认认真真琢磨过,一直以来,我特别重视文言文翻译这个环节,把字词句语法的落实的确讲的很扎实很详细,讲这一段的时候是把翻译作为主要,然后带着学生一起感受下易水诀别那种气氛也就算了,而现在要把它作为一公开课,那这样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没有多大含金量的。于是我开始琢磨要有一些新的想法才行。
说到这里,仍旧是还要感谢工作室,张老师布置我们每个人看一本教学书籍,然后写读后感,当时我正巧选择的是王荣生教授的《文言文教学教什么》这本书。王教授在书中说到:“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文言文教学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第二层面,文章和文学形式要素的分析和鉴赏;第三层面,对某一些文化传统及人文精神的渗透”;“文言文教学不能缺失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这些文字让我印象深刻,豁然开朗。感觉对自己的文言文教学很有用处,让我开始意识到:文言文的教学,并不能说注意了翻译和语法这些重点就行了。忽略文章本身写法上的一些特点的学习,忽略其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学习,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是不完整的!
于是,在课前,经过认真的思考之后,我有了这样一个教学构思,那就是想尝试实践王荣生教授“文言文教学三层面”理论。于是确定好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能翻译全段。2、学习鉴赏这一段的场面描写方法。感受易水诀别的悲壮气氛。3、正确地理解并传承易水精神。
二、课堂实录:
在讲课时,我是这样安排整个教学流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