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学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E.文章以“哭泣”为线索,串起全文,标题为“哭泣的圆明园”,末尾又写到“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主客相知,物我交融,主题得到深化。
5.对圆明园废墟,作者为什么说“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用自己的话解说)(3分)
答:
课后反思: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答案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纷杂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形容事物繁复,弄不清楚。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四、在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一方面表达了对圆明园的赞叹_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_谴责_之情。
五、
1、先做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
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⑴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⑵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⑶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由概括到具体到再概括,讲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然后讲耗资劳动之巨。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2、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刺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3、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六、
1、雨果的可贵之处: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到底,是属于全人类的。表明了雨果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2、这一句中的“文明”“野蛮”等反语,正式强盗恬不知耻的狡辩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
3、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