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河北大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破阵子》教学设计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自动弃官归隐,饮酒为乐,悠闲自得。辛弃疾:被弹劾罢官、被迫退隐,终究难以忘怀家国大事,沉醉于酒只能得到暂时的痛快,却难以平息其英雄之气与用世之心。因而他在酒醉之中得到的不是陶渊明的淡然超脱,
而是对家国困境更加清醒的认识。陶渊明:亦醉亦乐辛弃疾:似醉实痛
(二)剑胆:长剑倚天谁问
梁衡:“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剑胆,此指豪壮之志。1、读出豪情:
2、本词的豪壮具体体现在何处?军事意象、报国志气之壮
本词运用剑、连营、麾下、沙场、的卢马、弓弦等一系列军事意象将战场的雄壮场面及金戈铁马的铿锵之声写入词中,读来壮气横生。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直抒收复山河、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正是这种蓬勃向上的报国激情,决定了本词的豪壮风格。3、思考:比较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以豪放并称的苏轼与辛弃疾,同样胸怀剑胆,二人的豪情有何区别?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是天生的乐观派,其豪放是慷慨旷达的。
“可怜白发生”让辛词在豪壮中透露出苍凉的况味。家国之仇、民族之恨的长期压抑,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而又沉郁悲壮。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痛苦,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轼词的那种洒脱与放旷。
苏轼:豪放旷达辛弃疾:豪壮悲凉
三、应用:
本词是辛弃疾写给爱国志士陈亮的壮词,原本词情慷慨、振奋人心,却因末尾一句的陡转让人跌入现实的谷底。为了鼓舞陈亮抗金复国的斗志,是否可以改动一二字?让本词一壮到底?
任他白发生!
何伤、何愁、岂待、莫道
四、反思:
改写后的壮词,是否更能还原辛弃疾的英雄本色?辛弃疾本心的追求从来都不是要做一位词人,他的本色是一名武将,但在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的时局中,他屡遭猜忌与弃置,闲居近二十年。民族仇恨与复国壮志在他心中激荡起的力量却无法化作刀剑的威力,只能化作铿锵有力的字句喷发在诗词之中,这对一代将才而言,是何等的悲哀!一代英豪雄壮的生命底色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一抹悲凉的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