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马说 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马说》是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对统治者埋没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充溢其中。教材编排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抒写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同时引发学生对当代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思考。【学情分析】
1.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勇于表现等方面可能还有所欠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环节,安排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勇于表现。
2.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形式、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还缺乏字词分类归纳掌握的能力。因此在这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3.因本文所写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受自身的知识和阅历所限,对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寓意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托物寓意的写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认识和了解。所以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根据背景资料等,理解作者的情感。【设计理念】
从刘备和的卢马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们对千里马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整堂课的设计过程中,“读”贯穿课堂始终,采用“走进文本,读出‘意味’”、“探究内容,读出‘情味’”、“知人论世,读出‘寓意’”、“各抒己见,谈出‘新意’”四个大环节来逐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以及教师的参与,在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作者情感,合作探究中愉快学习,实现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最终让学生明白当
今社会的优越性,并寻找到自我被赏识的途径,最终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本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短文中“食、见、策、尽”等实词和“其、也”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关系,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3.知人论世,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4.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