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上册第一课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课件出示句子:
她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启发思考: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蹬、跳、蹦”这三个词能不能互相换一下位置?
小结:“蹬、跳、蹦”是一连串的动作,不能前后调换位置。
(设计意图:将第2~5自然段放在一起教学,旨在更好地帮助学生按照事件的发展来梳理文章内容,同时采用表演朗读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来”等词语所产生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4.齐读第6自然段。
(1)提问:你喜欢小蝌蚪变成的小青蛙吗?为什么?(出示课件48)
预设: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小结:“天天”去,可见小青蛙们很勤劳。“捉害虫”可见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同学们都喜欢这群小青蛙。
(2)出示青蛙捉害虫的相关资料。(出示课件49)
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梳理信息,讲述故事
1.课件出示要求(出示课件50):再读课文,回顾一下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画出描写时间和小蝌蚪样子发生变化的句子。(出示课件51)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1)引导学生观察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小蝌蚪一直在发生变化。(出示课件52-55)
(2)提问:从这四次变化中你可以明白什么?(出示课件56)
预设:小蝌蚪是经过一段时间慢慢长成青蛙的。
2.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提示说一说小蝌蚪成长变化的过程。(出示课件57)
(1)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老师这里有小蝌蚪长成青蛙的5幅图片,你能按顺序吧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吗?(出示课件58)
相机板书:(两条后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
(2)引导小组交流:借助黑板上的图片和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按顺序讲一讲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先和同桌讲,再和全班同学讲。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根据提取的信息,能完整地说出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四、课文小结
(出示课件60)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课文介绍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小青蛙,说明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和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着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
五、课堂演练
(出示课件61、62)
六、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63)
1.小练笔:根据文中描写小蝌蚪的方法来写一写某种你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吧!
2.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本课练习。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促进语言积累,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性。)
教学反思
【】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当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自己感觉也有成功的地方,就是我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以读为本,课堂上充满了朗朗书声。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读课文前首先给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是让他们自己读题质疑。让他们在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读出感情是朗读要求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进行个别读,分角色朗读,还提出让学生表演,要想表演好,读好课文是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完成。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