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学制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观刈麦》课后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在出示问题后,马上组织课堂讨论,并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其量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讨论效果甚微。为此,我在提出问题后,首先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再参加小组交流,这样,讨论比较深入,产生出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从讨论的效果看,避免了盲目性,学生小组讨论参与度很高,并且小组合作分工明确,有记录人员、主持人、发言人,教师在讨论中能进行恰当的指导,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效率;发言学生阐述的是全组成员的观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小组间交流实现了生教生的“师友合作学习”。
品悟诗人情怀拓展延伸白居易的《卖炭翁》和《新制绫袄成》,不同身份,相同遭遇,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悯农情怀。人生不同时期作品,加强与课本以外教学资源的联系,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
探究社会根源拓展资料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资源整合,主题凝聚,注意了文本之间必要和可能的纵横联系。以及向课外的拓展延伸,学生就能准确把握作品精华。
音频、视频、希沃助手的使用成为启迪学生认知、思维的工具,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
我深刻意识到本节课首先是一节语文课,要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却不能上成思想政治课。所以,在教学中,我既注意学生的听、说、读、写;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说理写作方法;注意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又注意采用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及文本的作者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将珍惜幸福生活和人生观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精神上得以提升。
本节课需改进之处: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空间。一节课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没有学生较为深刻的思考,不算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应该调动学生并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的时间、空间,本节课注重了学习过程、学生的活动过程,但总的感觉学生参与思维的程度略显不足。
因为准备时间仓促,教学环节三个题目不太满意,讲完课后,觉得三个环节定为“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会更好。
以上是我针对本节课的反思,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