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视频,郝少敬,西藏,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素养大视频
课题:少年闰土
执教者:郝少敬
年级:六年级
文字录入:流金沙漠
(课件出示鲁迅图片)
师: 同学们,今天咱么接触一位大文豪,想想,你了解他的什么呢?
生:我知道鲁迅是第一位写反革命小说的作家。
生:我知道鲁迅先生是《朝花夕拾》《阿Q正传》等的作者。
生:我知道鲁迅的原名是周树人。
师:还有吗?
生:我知道鲁迅小时候在座位上刻了一个“早”,提醒自己时时早,事事早。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他的文章——少年闰土。(板书)大声齐读。
生:齐读课题
师:课前大家做了简单预习,看这幅图,你觉得哪个是闰土
生:我觉得那个黑黑的是闰土
师:从哪看出来的呢?
生:书中说闰土的父亲给他带了个银项圈,所以图中那个带着银项圈的是闰土
师:那闰土旁边的是谁呢?
生:我认为是年幼的鲁迅。
师:这其实不是真正年幼的闰土,而是课文中的“我”,是作者童年的记忆,我们就称为“我”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闰土给我讲了几件事情。提醒:把你认为是答案的地方划出来。
(教师巡堂指导,及时提醒孩子关注闰土讲了几件事,鼓励孩子“会看书”。)
师:好,我刚才看到一些同学已经找出来了,那位同学能说一说闰土给他的好朋友“我”讲了几件事呢?
生:我认为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捕鸟,第二件是捡贝壳,第三件事抓小动物猹。
师:还有补充吗?
生:我认为闰土给我讲的事情概括起来一共是三件:一是捕鸟、二是
师:大家预习的非常充分,一下子就把四件事都说出来了。第一件事用两个字概括叫刺猹,第二件概括起来叫捕鸟,第三件叫观鱼,第四件叫捡贝壳。闰土只给我讲了这四件事吗?还有吗?
生:看西瓜
师:这就是刺猹
生:我发现后面还有事省略号,应该省略了其他事情
师:你真会读书
生:我发现课文中还说“无穷无尽”,由此可见有很多事情
师:大家真会读书,大家一起看15、16自然段,15小节有一个标点符号是
生:省略号
师:16小节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
生:无穷无尽
师:看来同学们真会读书。同学们发现,课文中讲了不止四件事,但重点说的是这四件事。咱们打开课文,一块儿和鲁迅看看稀奇的事。教师板书,这个词语谁写错了?
生:鲁迅的稀奇没有禾旁
师:谁错了呢?谁都没错。鲁迅的文章大多产生于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带有文言文的影子,大家看屏幕,看看能不能和现在的文字联系起来。一起说
生:其间——中间、无端——没有原因、素不知道——从来不知道、如许——如此、希奇——稀奇(没有记全,如有错误,见谅!)
师:大家把这个记住,我们一般平时的作文里不用。下面我们就一块随闰土去看第一件事情——看瓜刺猹吧。打开书,请大家快速找到闰土和我的对话,划出来。提醒带着双引号的。划出来以后同桌一个读闰土,一个扮演“我”,互相读一下。开始
生:分角色朗读
师:大家都读完了,谁来告诉我,怎样判断猹来了?
生:读相关语句
师:怎样就知道猹在咬瓜了
生:读相关语句
师:带着这种体会我们试着朗读一下。注意,读的时候既不要惊动了猹,也不要让它跑了
生:读
师:哪位同学试着再读一遍,读得时候有一个要求:读的时候既不要惊动了猹,也不要让它跑了
生:读
师:刚才呢都读得非常棒,但是猹还是跑了,不是我们读得不好,而是猹实在太狡猾了。在作者印象里,这是三十年来最难忘的事情。闭上眼睛,配乐听老师读,听一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配乐朗读“深蓝的天空中·······逃走了。”)
师:睁开你的眼睛,大家想一想,你看到什么了?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闰土发现了一个猹,他脸上一脸严肃,他拿着叉子奋力向猹刺去。
师:还有吗
生:我仿佛看到闰土一叉没有叉到猹,一脸懊恼的样子。
师:还有吗?
生:我看到和他们不一样,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美丽画面。一只可爱的猹在吃西瓜,闰土一叉没有叉到它,它一扭身子,逃走了。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在同学们的想象中,仿佛看到了那么美的画面,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幅景象既像一幅画,又像一首诗,老师稍微做了一下修改,就成了这首小诗,那位同学勇敢的站起来,像读诗一样朗读一下
生:朗读
师:请坐,哪位同学再尝试下,读出诗的韵味。
生:朗读
师:读得不错,这幅画面在鲁迅的脑海中一念就是三十年,三十年是怎样的一个数字啊,让我们用两分钟的时间把他们记下来,注意,记忆一是靠画面来记忆,另一个是靠关键字来记忆。打开课文,看第一小节,看谁能最快把它记下来。
生尝试记忆
师:谁记住了举手。好,你来
生试着背诵
师:掌声送给他,时间关系,就背到这里,记得老师教的两种方法,一是画面,二是关键词。我们接下来跟闰土就感受捕鸟的快乐吧。打开书,看看闰土是怎样捕鸟的?
生:自读
师:哪位能读出来?
生:他说,这不难······
师: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这节课就学到这里。